三、库存控制的任务
(一)保证现货供应:首要任务。通常的判断标准是现有库存满足需求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服务水平。对于单一商品而言,服务水平可以定义为:
服务水平=1-每年该商品缺货量的期望值/该商品的年需求总量
服务水平以0到1之间的数值表示。由于目标服务水平通常是一定的,所以库存控制的任务就是控制商品缺货量的期望值。
单一商品的服务水平计算简便,但客户往往会同时需要一种以上的商品,因此,人们可能更关心订单完全履行的概率,而不仅仅是单一商品的服务水平。例如,假设某订单订购五种商品,每种商品的服务水平是0.95,即只有5%的缺货可能性。那么,没有任何一种商品缺货,全部订货得以履行的概率是0.95×0.95×0.95×0.95×0.95=0.77.因此订单完全履行的概率一定程度上会低于单一商品的现货服务水平。
(二)控制相关成本
有三大类成本对库存控制起到重要作用,即采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
1.采购成本
2.库存持有成本
(1)空间成本;(2)资金成本;(3)库存服务成本;(4)库存风险成本。
3.缺货成本
当客户下达订单,但所订商品无法由平常所指定的仓库供应时,客户或选择等待延期交货、或取消本次订单,抑或永久更换供应商,就产生了缺货成本。
四、企业库存控制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改进措施
(一)企业库存控制的绩效评价
企业库存控制的绩效主要可以从客户满意度、库存总成本及相关成本、平均库存量以及库存周转次数等方面进行考核。
1.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指客户对于销售者现在的服务水平的满意程度。这个指标涉及许多内容,具体有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客户取消订购的频率、服务水平、延期交货率等。
2.库存总成本及相关成本。
3.平均库存量,无论是月平均库存量,还是年平均库存量,实质都是“日平均库存”。
月平均库存=(月初库存量 月末库存量)÷2
年平均库存=各月平均库存量之和÷12
4.库存周转次数,库存周转次数就是商品的年销售额与同期库存平均投资额的比率。
库存周转次数=某库存成本下的年销售额÷平均库存投资
(二)企业库存控制绩效的改进措施
控制总体库存的方法主要是:周转次数法、ABC商品分类法、风险合并法和总投资限额法。
1.周转次数法,通过周转次数来管理的办法可能是库存总量控制与管理中最常见的方法。因其数据随时可得(通常的来源是企业的财务报告)及方法本身的简单性使该方法应用十分广泛。
2.ABC商品分类法,A类通常是热销商品,B类居中,C类销售最慢。
3.风险合并法。
4.总投资限额法,对许多企业而言,库存都是一笔很大的资金投入。正因为如此,管理者们经常会对所持有的库存设定上限。如果总的平均库存投资超过这一水平,就需要调整库存管理政策以实现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