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语文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教学实践证明,“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加强情感教育,离不开朗读。
朗读的过程,正是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的过程,对文章语言理解的过程。坚持“朗读训练”可以达到“教为不教“的目的。
文章中选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对这些文章不断朗读,就会潜移默化地吸收其中包含的思想和艺术的养份,有助于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建设、献身的精神,有助于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离不开朗读
衡量一个人阅读水平的高低,关键看他的语言理解力的强弱。而经常朗读,语言理解力就会逐步增强。如果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语言理解力就更强,阅读水平也能更高。
对于初中生来说,无论将来是升入高一级学校,还是参加社会生产劳动,都要具备必要的阅读能力。而仅有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是不够的,因此初中阶段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正是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行之有效的一种好方法。
三、要熟练背诵,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也离不开朗读。
朗读的过程是广泛汲取语言素养的积淀过程。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文质优美的文章,自然会吸收、采纳好的表现手法和美的词句,在今后说话、写作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应用。
背诵也是语文积累的一种方式,但它是建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的。实际,它既是朗读的“水到渠成”,也是朗读成果的展现。
人们常说,“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祖国丰富的文化精华,要靠学生的朗读和背诵不断深入,他们的读、说、写的水平也会提高。
四、促进学生智力及心理健康发展,离不开朗读
朗读要使用视觉、听觉、运动觉等,通过中枢神经进行多渠道的信息反馈和协调活动。不停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分配性、转移性等,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等。而朗读要做到生动感人,必须深入理解课文,创设意境,这样又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因此通过认真地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从而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初中生的心理有一定的发展,他们言谈举止或多或少受到些束缚。尤其课堂上有想说而不敢说的心理障碍,偶尔一说,便心慌口讷,手足无措。如何启发学生大胆地说?应从朗读着手,在朗读中壮大胆量,训练语言,端正说话姿态。而当众朗读,既可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表现欲,排除羞涩感,也可以不断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和交际能力。
五、实施“阅读”课标,体现教改思想,更离不开阅读
语文教学中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以指导读写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语言,陶冶情操,而坚持朗读教学,就是实施“阅读”课标,体现教改思想的途径。
加强朗读训练,不仅有以上的重要作用,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审美情趣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更好地培养语感。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从一个角度充分说明了朗读的重要作用。从素质教育和课改目标的要求来看,初中教学要特别注重朗读,让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