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复习资料 > 综合指导 > 教师招聘 > 中学语文 >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散点式课堂提问的方法介绍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散点式课堂提问的方法介绍

2012-12-17  来自于:课评集

  散点式课堂提问的方法介绍

  课堂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为了避免课堂提问的碎多滥浅现象,不少教师主张一节课只提出一两个主要的大问题,纲举目张,突出重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那么,看似零散细碎的提问方式是否还具有教学价值呢?我把前一种提问方式称为主干式提问,后一种称为散点式提问,本文论述的对象就是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散点式提问。

  一、散点式提问概要及意义

  散点式提问包括两类。

  一类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有意安排或临时提出的零散的提问。这类散点问题是由主干问题辐射出来的若干小问题,围绕主干问题有序地穿插在课堂内,起到激发兴趣、启发思考、串联课堂、拓展深化、活跃气氛等作用。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我设置的主干式问题是:从全文看,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有哪些含义?联系课文和你的生活体验,你体会到哪几种思想感情?围绕第一个主干问题,学生一时难以深入,教师可以问一问:花儿只是花儿吗?以此来激活思维。学生回答"花儿"还指爸爸的生命,"落了"即指生命的结束,找出了爸爸去世前的多处伏笔。根据学生回答中"花的凋零颓败这一死亡的暗示"插入散点提问:爸爸爱花说明了什么?然后再顺势插入:爸爸爱"我"吗?对"我"的爱体现在哪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父亲的教育理念、对"我"的爱和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同时也为学生挖掘出题目更深的含义铺路搭桥。围绕第二个主干式问题,当学生回答体会到作者"与童年告别的伤感""成长的痛与责任感"时,我提出的散点问题是:你渴望长大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将课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无论是备课中有意安排还是课堂上临时提出的散点式问题,都要求老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尤其是后者,对老师随机应变、急中生智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另一类散点式提问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产生的,有别于主干式问题的小问题。与教师的提问相反,学生提出的常常是对其本人来说悬而未决的具有真实问题意义的真问题。

  众所周知,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图式出发,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水平参差不齐。重视并解决这类问题,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生提出的散点问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疑惑所在,还有助于突破常规阅读教学思维模式,从新鲜的视角来解读文本,丰富教学内容。即使是幼稚可笑的问题,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经验上的缺漏,从实际出发,掌握好课堂的起点,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从自己的阅读实践中产生问题,使得学习活动真正切人到学生的知识经验体系中,而不只是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和路线来定向感受和思考,学生会以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教学过程中;而这类问题的解决则为学生同化、顺应新旧知识经验搭建平台,有利于生成新的知识经验体系,有利于产生更为积极的兴趣和态度,还有利于提高质疑能力。

  例如学生对《最后一课》提出的几个散点问题:铁匠华希特对小弗郎士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我"迟到了,韩麦尔先生为什么没有批评"我",而只是很温和地让"我"坐好?"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一句,既然谁都不注意,小弗郎士怎么注意到了?是不是作者写得不好?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称呼他的学生也说"我的朋友们啊"?有时学生提的问题出乎教师的意料,看起来并无多大意义,仔细研究却非常有意思,就如"谁都不注意"这一问题涉及的是创作视角的问题,作者用的是第一人称,从小弗郎士视角来看来想,而在此处用的却是第三人称,学生所质疑的"不好"是很有道理的。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