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复习资料 > 综合指导 > 教师招聘 > 中学语文 > 初中语文教师成长指导: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思维?

初中语文教师成长指导: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思维?

2012-12-8  来自于:课评集

  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思维?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比较起来,更强调识记的基础作用,其次才有根据大量言语现象归纳总结出来的语法、修辞、逻辑,而这一切又都是围绕交际展开的。交际的不同层面又可细分出许多种类型,单就书面语而言,就有各种文体之说,不同的文体又有不同的解读方法和行文技巧。应该说,一个基础扎实的语文教师在这些方面都不成问题。问题是教师在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思维状态。即使掌握了知识技能的语文教师也要重新学习,"温故而知新",结果是次要的,重在结果的获得过程的新探索。

  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读书写作过程全方位审视,争取多归纳出几种途径,并对这些途径做出优化,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思维。

  一、阅读的定向与发散问题

  发散思维几乎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受阅读考查答案几乎惟一的束缚,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的数学式的发散倍受语文教师青睐,大家知道,言语意义的多义性使得人们在理解作品时产生多种各异的联想和想像,而联想和想像的时空又与读者所熟悉的心理感受相一致。不同的文体提供给读者联想和想像的时空有大有小、有多有少,但不管怎么说,教师都必须自己研读一下课文,解决一些既定的问题,或者更进一步,自己发现一些问题。教师自身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思维训练水平的高低,教师自身的学习也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教师和学生必须在给出答案的理由上反复比较,"以理服人"将作为一种评判标准而为师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开方便之门。

  二、识记的内容规定和时间问题

  思维在广度和深度上推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识记的知识不断加载的过程,识记实在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一环。要记住哪些内容,没有一个教师模糊不清;怎么去记,教师或多或少都有指点的一套;记忆的内容数量和记忆时间上的矛盾,却未必有多少教师能够解决。在限定的时间内,教师通过学习都做不到的事,不要指望学生能够做到;教师能做到的,必须考虑相关的条件。

  三、写作的程式化与材料问题

  学生在写作中碰到的问题多种多样,但总不外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教师总有办法从阅读中总结出几条有关写作的程式化的东西,并由此泛化为众多学生都能写的写作指导。不过,能写并不等于就一定写得好。如何在"好"字上做文章,除了提供范文外,更要给学生以内容的点拨,否则学生即使写作技巧掌握得再好,也是个无米下锅的巧妇,一般不会写出好作文。内容点拨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教师想有独创性是有其前提的,比如观察生活、追寻独到的感受、厚积薄发等。只是当这些前提不能很好地奏效时,教师应该参与到写作的过程中去。有关创新的指导看起来很难,但如果明白结果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的一角,还有那水下的冰山等待着我们去考察,那么教师"下水"的意义就会深远得多,也许水下面就隐藏着尚未引人注目的创新之路。

  教师应该是有知识的,但有知识的人不一定都是称职的教师,因为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拥有知识,更有对如何拥有知识的深刻体验。陶行之在《创造宣言》里说得好:"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而创造技术离开了教师对知识的追求实践,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好的教学理念也不容易转化为教学的行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