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复习资料 > 学习资料 > 经济师 > 中级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 经济师中级工商管理学习资料:经理控制型治理机制

经济师中级工商管理学习资料:经理控制型治理机制

2013-1-6  来自于:课评集

  中级工商管理学习资料:经理控制型治理机制

  经理控制型治理机制是指公司经理人员掌握着企业的控制权,公司在治理上表现出明显的经理控制和强烈的市场导向特点。虽然法律并没有授予经理企业控制权,但由于经理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经理往往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处于实际的支配地位。对此,公司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监督、约束和激励经理人员。经理控制型治理机制的典型代表是美国。

  美国公司的经理人员之所以能够掌握企业的控制权,是因为美国公司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和法律环境使股东无法通过股东大会有效地行使决策权,而发达的证券市场则保证了股东在这种情况下的投资收益权,并起到了对经理人员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1)美国大公司一般不设监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常设权力机构,其职权由股东大会授予。董事会成员分为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或称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董事会下设若干专门委员会,由董事长直接领导,负责制定公司的重大决策。

  (2)由于美国大公司的股权比较分散,股东人数众多,单个股东持有公司的股票较少,小股东监督企业的成本与收益:不成比例,故而失去监督企业的积极性。同时,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有限,而发达的证券市场又为股东提供了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的条件,美国公司的大股东亦无心控制企业。

  (3)相关的法律制度鼓励股东的市场化行为。美国制定了严格规范企业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同时,企业财务状况要由独立会计师承办的审计事务所负责审计,这些制度可以使股东及时地了解公司的经营信息。

  (4)美国公司对经理控制权的制衡主要通过证券市场的股票交易活动进行:第一,股东“用脚投票”,即通过买卖股票的行为表示对企业经营的态度。第二,市场收购和接管。如果公司长期经营不善,其股票价格就会持续大幅度下降,从而引发局外人对公司的收购或接管,直接威胁到经理人员的地位和利益。第三,经理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也对经理人员产生一定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经理控制型治理机制一方面使企业资产保持了较大的流动性,有利于企业融资和资本市场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使企业经理人员保持了高度的经营自主权,有利于发挥经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工作热情,但也使经理人员损害股东利益成为可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