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人力资源辅导资料:说服与态度的改变
人们经常通过说服来改变他人的态度的,说服成了改变他人态度的最有效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4个方面的因素对说服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说服者的因素
1.说话人:一个让觉得可信,并且受人欢迎的人,说的话别人更可能相信。
2.说服者的可信度:主要取决于专家资格和可靠性。
3.说服者吸引力的决定因素3个
(1)说服者的外表:一般来说,外表漂亮的人在说服方面更有优势。
(2)说服者是否可爱及乐观:一个可爱的人往往是吸引人的,而吸引人的特征可以提高他的说服力
(3)说服者与被说服者的相似性:相似性也是喜欢的重要基础,也有助于态度的改变。
(二)说服信息的因素(2007年案例分析)
即说服者说话的内容。与说话内容有关的因素可以总结为3点:差距、恐惧和信息呈现方式。
1.差距
(1)含义:它是指说服信息所倡导的态度与被说服者原有态度之间的差距。
一般说来,差距越大促使态度改变的潜在压力越大,实际态度改变也较大。
(2)两种例外情况:
第一,当差距过分大时,被说服者会发现自己的态度不可能改变到消除这种差异的地步;
第二,差异太大会使人产生怀疑,从而贬低信息而不是改变态度。
2.恐惧
(1)含义:它是指信息唤起的恐惧感。
(2)随着唤起的恐惧感受的增加,人们改变态度的可能性也增加,但是当信息唤起的恐惧感超过某一界限之后,人们的态度反而不发生改变。
3.信息的呈现方式4种
(1)从媒体的角度看:“大众传播 面对面”的访谈效果>“单独的大众媒体”。
(2)在说服信息非常复杂的时候:书面信息的效果较好
(3)当信息简单的时候:视觉效果>听觉效果>书面效果最差
(4)从单面与双面呈现信息来看
当被说服者已处于争论之中时:“双面说服的效果” >“单面效果”
当人们最初同意该信息时:“单面说服效果”较好。
(三)被说服者的因素
包括被说服者的人格、心情、卷入程度等。
1.被说服者的人格
(1)可说服性人格:有些人能被任何形式和内容的信息所说服,称为可说服性人格;
(2)不可说服性人格:有些人是任何信息都难以说服,这样的人不具备可说服性。
(3)智商与说服的关系:不大,只是在论点很难时,智商才起作用。
自尊心较弱的人由于对自己的不足很敏感,不太相信自己,容易被说服。
2.被说服者的心情:心情好的人在争论出现时介入较少,不愿意去进行较深入的考虑,容易被说服。
3.被说服者的介入程度:介入程度越深,态度改变越困难。
4.被说服者自身免疫:过多的预先说服会使被说服产生免疫力,从而使态度改变变得困难。
5.个体差异:认知需求、自我监控和年龄。
(1)认知需求高的人:不容易被说服
(2)自我监控高的人:容易被说服
(3)敏感期的青少年:更容易被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