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分和社会各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 信息化的层次: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
3. 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测度
• 美国学者波拉特:劳动结构方法
劳动力结构:劳动就业人口在不同产业上分布,或者说不同产业的劳动就业人口在总劳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1954年美国进入信息化社会,1965年英国,1974年日本等。
• 信息化指数方法
日本学者:小松峙清,1965年提出的。
指标体系:信息量(Q)、信息装备(E)、信息主体水平(P)、信息系数(U)四个量;
重点是信息系数:它反映了个人消费中除去衣食之外的杂费所占的比重。
测算方法是:先将基年各项指标的值定为100,然后分别将测算年度的指标值除以基年指标值,得到测算年度的各项指标值的指数,再将各项指标指数求算术平均,即得到信息化指数。
我国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20项指标体系。
第三节 通信产业的发展趋势
自己简单看看。
下面通过一些例题复习总结一下本章内容。
单项选择题:
1. 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采用投入产出法计算电信部门每投资100马克可引起国名生产总值增加179马克,这说明了电信产业的( )
A. 规模经济性;
B. 范围经济性;
C. 外部经济性;
D. 网络性;C
2. 产业结构高级化规律是指:
A.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 农业……工业……服务业;
C. 农业……林业……副业;
D. 信息源……信息加工……信息服务。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