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国的货币政策
(一)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掌握)
我国货币目标选择观点
单一目标
双重目标
多重目标
1995年“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2007年多目标制——经济增长、就业、稳定币值、国际收支平衡。
(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掌握内容、条件、优点)
1、存款准备金制度
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衷是作为平衡中央银行信贷收支的手段。
2、再贴现与再贷款
我国商业票据市场不发达,所以再贴现工具使用有限
我国央行的再贷款一直在央行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我国央行基础货币吞的主要渠道。1994年后再贷款比重有所下降。
3、公开市场操作
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
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人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
交易的品种:回购交易、现券交易(买断和卖断)和发行央行票据(我国债券规模有限)。
4、利率工具
人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1)调整央行基准利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率);(2)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
近年来,人行加强利率工具的运用,利率调整逐年频繁,利率调控方式更灵活,调控机制日趋完善。
(三)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掌握)
1、货币政策执行能力加强
2、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的选择
(1)货币供应量
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始于1993年,1998年人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制,正式将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2)利率
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所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受到很大限制
3、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选择
(1)基础货币
(2)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4、商业银行货币政策传导功能的加强
(四)近年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情况(掌握,自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