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4分)在高中阶段,我们应让学生"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从而培养其音乐的耳朵。下面是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一些组合材料(见附页),请以"音乐具有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特点" 、"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主要知识点,采取"在……(的活动)中,能够……"的格式(见示例),陈述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需按示例做技术分析)。
教学目标陈述示例:
1.在回放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女孩领唱《歌唱祖国》的视频和比较《歌唱祖国》多种演唱版
(是过程与方法,是行为条件)
本的过程中,能主动投入地欣赏并跟唱《歌唱祖国》,并能够用简短的话说出用不同速度力度演唱
(情感态度) (知识技能) (行为动词可检测可观察,体现了过程与方法)
歌曲《歌唱祖国》和跟唱A段B段时的不同感受。
(既是知识技能,又有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的设计:10分。(行为主体的表述正确,占1分,行为动词使用规范,占1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呈现恰当,占2分,过程与方法选择合理,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效可行,占6分。)根据教师的合理设计,逐点酌情记分。
陈述中,行为主体不能是教师,而应是学生,即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定学习目标,不能出现"让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的表述,而应该是学生"能够……"。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呈现恰当,即不能把课程目标当成课时的教学目标,用所谓的"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等来表述,这些都属于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的达成要可观察,课时内可实现。
行为动词使用规范,一般要求可检测、要观察,要实际有效,能呈现不同层次的水平要求。
过程与方法选择合理,即要可检测、要观察,教学过程要清晰明显,教学方法要实际有效。
按示例做教学目标的技术分析:4分(要求同上,教师的分析合理,即可酌情记分)
举例如下,仅供参考: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聆听《少女的祈祷》后的情绪感受与联想,在探讨为什么每个人的
(是过程与方法,行为动词"描述""探讨""总结"等均可观察、可检测)
感受和联想内容不同的过程中,能够初步总结并理解"音乐具有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特点",获得
(过程与方法) (音乐美学知识)
一种类似于"音乐欣赏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成功喜悦感。
(情感态度)
2.在《少女的祈祷》主题有几次变化、每次变化有哪些不同等 "焦点问题"的引导下,能够主动而有目的地聆听《少女的祈祷》三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旋律、节奏、织体等音乐要素在塑造"少女"形象中所起的作用。
3.能主动聆听《1812序曲》中的"祈祷和平与安宁" 主题,在变换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对比活动中,能够发现这些音乐表现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并能够迁移到"战斗主题""法军主题""俄罗斯军民主题Ⅰ、Ⅱ"的学习中。
4.用记号或手势对《1812序曲》的各个主题进行辨听,在活动中,能对各主题有一定的记忆,并能随乐哼唱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