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方法1:把老师的成绩去掉后比。(没有考虑参赛选手的心情)
方法2:第一组再加一名选手重新比。(没有考虑比赛已经结束)
方法3:看最好成绩在哪一组决定。(不能反映某组的总体情况)
方法4:算出平均成绩比。(既可以反映某组的总体情况,也较公平)
选择方法4让学生计算、汇报、展示:
第一组:(20 18 25)÷3
=63÷3
=21(秒)
第二组:(17 19 15 21)÷4
=72÷4
=18(秒)
3、感悟“平均数”
活动到此,你有什么看法?(平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哪一组获胜?(第一组获胜。)
小结:这样的统计活动情形,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在刚才的比较时,我们采用的就是比较平均数,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游戏竞赛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确保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游戏选择考虑活动时间在5、6分钟之内,节约时间;师视情况加入某组,考虑预设与生成的平衡,经验得知:有时4个人的总成绩不一定比3个人的总成绩高;根据总分宣布获胜组,引发学生的争论,产生思维的冲突,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进一步的探究活动中,感知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与存在价值。』
二、实际操作 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感知平均数的特点
1、出示课本第42页主题图,引导观察分析。
2、学生列表,填写数据。
第一小组收集矿泉水瓶情况统计表 (单位:个)
小红小兰小亮小明
14121115
3、计算第一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14 12 11 15)÷4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