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复习资料 > 综合指导 > 教师招聘 >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说课的关键:教什么与怎么教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说课的关键:教什么与怎么教

2012-11-26  来自于:课评集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面对“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新课程观,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就必须要由原来的‘教书匠’转变为‘全能型的教师’,要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学者型’教师,而要实现这种转变,教师就必须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因而作为一种有效的教研形式“语文说课”就应运而生了。

  那么,语文说课说什么呢?有人认为说课应说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也就是要说“教什么”“怎么教”。笔者认为,在说课活动中,“教什么”“怎么教”固然要说,但更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因为说课就是要着重阐释和论证自己教学设计思路和指导思想的合理性,以供别人借鉴和批评指正。否则说课就成了复述教案,就成了那种流于形式的公开课,之所以说它流于形式,就是说,听课者只看到了执教者形式上的、表面上的东西,而对“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一深层的关键之处却缺乏交流和了解。“而形式是极少可以照搬的,没有深层的、理性的理解,照搬形式,弄不好,还只能落个‘东施效颦’。”这也是许多语文教学模式没能推广的原因。许多教师往往只看见了表面现象,没有看到内在实质。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说课”除了说“教什么”、“怎么教”以外,更重要的要说出“为什么”,否则新的课程理念就得不到很好地落实。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乡愁》时,对教案作了如下设计:(一)让学生的自读与教师的范读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感情诵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作品的含义。(二)一连设置四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适时加以指导。(1)这首诗一共有四个小节,大家觉得它们之间的顺序能够改变吗?(2)第四节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觉得“浅浅”用得不好,我想改为“深深的”,好吗?(3)我总觉得这首诗表达的意思较为含糊,诗人内心的思想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我改写一下,大家评一评怎样?(4)每一段第二句都有一个“是”,把所有的“是”全部改为“像”行不行?为什么?显而易见,我们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但对“为什么”的问题,即为什么这样教,其合理性的依据却被隐去了,我们不得而知,而这背后的东西恰恰正是我们许多教师都务必需知道的东西。

  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分析领悟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而要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就要加强语感训练。语感训练在实施过程中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感实践,二是语感分析。语感实践也就是要让学生多读、多听、多背、多说、多写,这就交代了执教者在文中反复让学生多读的原因。光有实践还不行,还需要有语感分析,也就是结合具体语境品味文中语言的妙处。所以执教者给出的四个问题,除第一个问题相对简单以外,其他几个问题都需要学生动脑筋对语言进行仔细琢磨,这就很好地把语感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了。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诗,带着美感去读诗,实际上又把语感训练和审美陶冶结合起来了。在教学生关于“像”与“是”的替换问题时,又把语感训练和语言知识传授结合了起来。到此我们才明白执教者的设计是有依据的,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方法和语言知识必须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取得一种最佳张力。如果说执教者在执教时的流程是由因到果,那么说课者在说课时的流程就应由果到因,之所以这样,原因是什么?退一步说,也就是要对“为什么”进行详细地阐释和论证。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看月食》一课时,针对学生“对月食现象发生时和月食复原时形状变化正好相反这一个问题的分歧”。让学生集体合作学习,指导学生自己演示、模拟、绘图。最后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多人配合的合作学习中明白了这一天象。这位教师面对学生的分歧之所以不采用讲述法来解释,而是采用合作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因为这样得到的知识掌握得最牢固。这些在课堂上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在执教者自我评价论证时我们才能明白。执教者在疑难处让学生合作学习,是要让学生拨云见日,是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同时,集体合作学习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更落实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要由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向合作性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

  总之,“说课”者在说课时一定要说出“知所以然”,否则我们听课者就只能“知其然”,“说课”的功能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1  [下一页]

为您推荐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