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复习资料 > 学习资料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学习资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学习资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2013-10-5  来自于:课评集

  技术导则与标准学习资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1)“一地三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海域、流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2)“十种”专项规划(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力、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二。基本术语

  1.规划方案:符合规划目标的,供比较和选择的方案的集合,包括推荐方案、备选方案。

  2.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建议采纳的规划方案。

  事实上,最终的规划方案通常是满足各方面要求的“可行”方案,而非某一方面最优的。

  3.替代方案:通过多方案比较后确认的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规划方案。

  4.减缓措施:用来预防、降低、修复或补偿由规划实施可能导致的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5.跟踪评价: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分析、评价,用以验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判定减缓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过程。

  三。评价原则

  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

  2.早期介入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公众参与原则;

  5.一致性原则;

  6.可操作性原则。

  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

  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规划分析;环境现状与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针对各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公众参与;拟定检测、跟踪评价计划;编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篇章或说明)。

  3.规划分析:(1)规划的描述;(2)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3)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续)

  五.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是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主要通过资料与文献收集、整理与分析进行。

  1.现状调查的内容:针对规划对象的特点,按照全面性、针对性、可行性和效用性的原则,有重点地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

  2.现状分析与评价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规划环评的现状分析与评价与项目环评相比,更重视社会调查、分析和评价。

  2.1工作内容: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及相关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分析,确定当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生态敏感区(点)分析,如特殊生境及特有物种、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退化区、特有人文和自然景观以及其他自然生态敏感点等,确定评价范围内对被评价规划反映敏感的地域及环境脆弱带;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分析,确定受到规划影响后明显加重,并且可能达到、接近或超过地域环境承载力的环境因子。

  2.2方法:规划环评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方法和项目环评类似,常用的有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调查与监测等。

  六.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1.确定环境目标:针对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主题、敏感环境要素以及主要制约因素,按照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拟定或确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目标,包括规划涉及的区域或/和行业的环境保护目标,以及  规划设定的环境目标。规划涉及的环境问题可按当地环境、自然资源、全球环境三大类分别表述。

  2.识别内容和方法:在对规划的目标、指标、总体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识别规划目标、发展指标和规划方案实施可能对自然环境(介质)和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包括对规划方案的影响因子识别、影响范围识别、时间跨度识别、影响性质识别。识别方法有核查表法、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系统流图法、层次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等。

  3.确定评价指标:以环境影响识别为基础,结合规划及环境背景调查情况,规划所涉及部门或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并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初步确立评价指标,并在评价工作中补充、调整、完善。

  在规划环评中,较为通用的指标有:生物量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土地占用指标、土壤侵蚀量指标、大气环境容量指标、温室气体排放量指标,声环境功能区划,地面水功能区划、水污染因子排放控制标准等。

  1  [2]  [3]  [下一页]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辅导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