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试题中心 > 模拟试题 > 一级建造师 >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模拟试题:钻孔灌注桩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模拟试题:钻孔灌注桩

2013-9-10  来自于:课评集

  公路工程模拟试题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5m的砾石、37m的漂石和软岩。主要施工过程如下:

  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冲击钻成孔。下放钢筋笼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格后,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18cm,在整个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

  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问较长,在混凝土中加人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施工人员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养生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2.问题:

  (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3)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2、对于支承桩,宜采用(  )清孔。

  A、换浆法

  B、抽浆法

  C、喷射清孔法

  D、掏渣法

  3、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原则包括成本最低化原则和(  )原则。

  A、成本管理科学化

  B、全面成本管理

  C、成本责任制

  D、成本管理有效化

  E、成本管理数量化

  4、1.背景材料:某公路路面工程,里程桩号为K5 000~K29 000,总长度为24km.路面结构层分为级配砾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面层(单层)。建设单位(业主)希望施工单位尽可能用最短时间完成该路面工程施工。施工单位根据自己的能力准备组织2个路面施工队平行施工以完成该路面工程。每个路面施工队的施工能力相同,各完成12km.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底基层专业队组(班组)施工进度(速度)200m/d(已经包含各种影响,下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专业队组施工进度150m/d,养生时间至少7d,所需工作面的最小长度为1000m;沥青面层专业队组施工进度为160m/d,所需最小工作面长度1200m.要求施工单位用最快方式,根据上述给定条件组织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以下是施工单位所作的计算和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各结构层工作的持续时间计算为底基层60d,基层80d,面层75d.

  (2)底基层与基层之间逻辑关系STS(开始到开始)搭接关系,搭接时距计算结果为1000/200=5d.

  (3)基层与面层之间的逻辑关系STS搭接关系,搭接时距计算结果为1200/150=8d,考虑到基层的养生至少7d,所以基层与面层的开始到开始时间间隔为8 7=15d.

  (4)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路面工程的总工期=5 15 75=95d,其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表示如下:

  

  2.问题

  (1)评价采用2个路面施工队平行施工这种施工组织方式的前提条件和实际效果。

  (2)评价该施工单位所进行的计算正确性以及进度计划安排的合理与否。

  1)各12序的持续时间的计算是正确否?有错请改正。

  2)底基层与基层之间的搭接关系选择正确否?为什么?有错请改正。

  3)底基层与基层之间的搭接时距计算正确否?有错请改正。

  4)基层与面层之间的搭接关系选择正确否?为什么?有错请改正。

  5)基层与面层之间的搭接时距计算正确否?有错请改正。

  6)路面工程的总工期的计算以及其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表示正确否?有错请改正。

  5、以人工方法牵引光缆时,应在井下逐段接力牵引,一次牵引长度一般不大于(  )m.

  A、500

  B、1000

  C、1500

  D、2000

  6、在梁段顶推施工中,当水平千斤顶顶推一个行程后,应用竖向千斤顶将梁顶高,以便拉回滑块,其最大顶升高度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如设计无规定时不超过(  )。

  A、5~10mm

  B、8~13mm

  C、10~15mm

  D、15~20mm

  7、在浇筑箱梁顶板和翼板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开裂,浇筑顺序应为(  )。

  A、从内侧向外侧分两次完成

  B、从内侧向外侧一次完成

  C、从外侧向内侧分两次完成

  D、从外侧向内侧一次完成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