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1.自然环境状况调查的内容包括:
(1).地理特征因素(行政区域、地形地貌、坡向坡度、海拔、经度、纬度等)。
(2).地质构造;
(3).气象气候因素;
(4).水文状况;
(5).自然资源状况,如水资源、土壤资源、动植物资源;
(6).项目拟建区域人类开发历史、开发方式和强度;
(7).项目拟建区域自然灾害及其对生境的干扰破坏情况;
(8).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的基本特征;
(9).基础图件收集与编制,主要收集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土壤侵蚀图等。当已有图件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1级项目要应用遥感和地面勘察、勘测、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编制各种基础信息图件。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的内容包括:
1).社会结构情况,如人口密度、人均资源量(人均土地资源、人均水资源)、人口生活水平、科技和文化水平等。
2).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如产业构成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强度等;
3).移民问题:包括迁移规模、迁移方式、预计移民区产业情况,住区情况及潜在的生态问题和敏感因素。敏感生态问题的调查1.荒漠化(属生态脆弱区):荒漠化程度是荒漠化发生地区环境退化程度的客观反映。利用地理景观及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判断荒漠化程度,把沙漠化分为潜在的、正在发展中的、强烈发展中的和严重的四级,指出了“沙漠化危机”的程度;从生态学角度判断沙漠化程度,抓住了沙漠化是土地生产力退化(土地滋生潜力、生物生产量、及生态系统能量转化效率明显降低)过程的实质,比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