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科学性原则所谓面试试题的科学性要求,一方面指从内容上它应该是严谨的,既源于现实和岗位工作需要,又不是干巴巴的抽象理论或是不加修饰的生活原版,它是经过提炼、加工、改造后,典型性和现实性得到高度结合的题目;另一方面,在形式上,它应该按照各类试题编制的规范来设计,题目的大小、提出或设置方式应适中、适度。否则面试就会流于低层次循环,既测评不出考生应有的素质指标,也无法区别考生之间的差距。
(八)可行性原则面试是短时的抽样测评,不可能面面俱到,灵活性、应变性的题目不宜过多过杂;难以测试的题目,如政治立场、道德品质至多列为参考项目。在模拟操作试题方面,既不要过于简单,也不要使考生超负荷面试。可行性原则也包含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当前实际情况看,有的地方不难找到高素质的教师,因而竞争激烈;有的地方却不然。因此,内容深浅难易要顾及考生情况,不宜一味求新求异求难。
如果录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应着重一般素质(尤其是发展潜力)的测评;如果考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专业工龄,可着重进行特殊素质的测评。对不同类型的考生在项目权重的分析上应有所区别。
(九)弹性原则弹性原则要求在设计编制面试试题时,除少量客观性试题外,尽量做到一题多义、一题多解,给考生以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能够运用自身知识和工作经验来解决问题,为面试评委全面考查考生提供机会。反之,如果试题内容涉及面狭窄,答案唯一,考生凭死记硬背就能完成,面试测评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面试完完全全成为笔试的延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但是,具有弹性的面试试题,并不意味着大容量,或者是多个小问题的组合。好的弹性试题可能就是精练的一句话,或一个简短的案例,它提供给考生更多的是思考问题的多维性、创造性和联想性,而不是用一大堆偏题、怪题困住考生,让其疲于、难以应答,而无力展示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二、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命题要求教师公开招聘的面试题目尽管类型繁多、性质不同、功能各异,但在设计、编制时,都有一些共同的质量要求。
(一)内容的目的性面试的目的是要进一步考查考生的能力水平、工作经验、体质精力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从而弥补笔试的不足,为选择合适的教师提供充分依据。面试内容如果不明确、不具体,则面试的目的难以达到,进而影响录用考试总体目标及录用计划的实现。面试要依据面试评价目标设计试题,从面试目标出发编制试题。
(二)题目的重点性编制题目是为了完成对重点内容的考查,进而实现面试的目的。所以,题目所涉及的必须是面试要考查的重点。否则,面试时就会出现评委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提问,考生不得要领、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地应答的局面。
(三)题目的共性和个性每项面试内容可从不同角度出一组题目,面试时根据情况有选择地提问,这样效果更佳。不同教师岗位的面试题目可分为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两大类。
个性问题,要针对考生的不同经历和学科岗位要求提出,而且问题必须非常明确具体,能紧扣个人经历和学科岗位要求中有代表性的东西,提问不在多而在精。个性问题事先要经过周密考虑,基本上是定型的,但并不排除根据临场情况做必要的变通。
共性问题,主要指围绕教师岗位所需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所提出的问题,对各个考生提问的范围和重点基本相同,故称为共性问题。但要注意,所谓共性,是指提问的范围、类型、性质、大小和难易程度等有相似性,而不是对所有考生都使用同一套试题或同一种模式。
(四)题目的科学性面试试题不仅应该是实用的、有效的,而且就达到面试目的而言应该是正确的、科学的。比如,测试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考虑用这一题目:“有这样一句古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你怎么看这种观点?”(如考生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换一种问法:“‘枪打出头鸟’你怎么看?”)此题首先可考查考生的文化素养,如不理解“木秀于林……”的含义,其文化素养可能不高。由考生的回答,可自然表现其综合分析能力。评委可根据考生的回答,进一步追问:“如果你是秀于林的木,你将如何与别人相处?”进而了解考生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优秀的考生可以联系中华文化的特点,深刻分析“木秀于林……”的含义,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中,确实有这样的现象,并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同时能恰当、积极、建设性地提出如果自己是“秀于林的木”将如何去做。面试中评委若能深刻领会出题思路,加以变通追问,试题的有效性一定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