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复习资料 > 综合指导 > 教师招聘 > 教师招聘公共知识考试的考情分析及相关对策

教师招聘公共知识考试的考情分析及相关对策

2012-11-26  来自于:课评集

  公共知识考试的考情分析及相关对策

  一、考情分析

  (一)测查目的及当今教师公招招考的现状

  公共基础知识应用于教师公招招聘考试的历史由来已久,其基本特点是重记忆、轻理论、题量大、知识杂、题目易、准备难。作为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教师公招的基础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承载着甄别应试人员知识的广博性、判断的敏锐性、记忆的准确性等重要使命,可以说,这一考试科目代表了国家任用人才的最基本标准。公共基础知识面不广的人,将不能很好适应教师公招的职位要求,不能很好处理日常工作。

  公共基础知识的出现与我国规范教师公招录用人员考试制度的努力密切相关,同时,它是建立在国家传统教育体制之上的专业考试,考查对象主要是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记忆型知识结构的考生。因此,公共基础知识的测查目的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知识的广博程度。当然公共基础知识在某些题型中也考查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但这类试题也主要是建立在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基础之上,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答案正确与否的弹性比较小。

  (二)历年考情分析与趋势预测

  1.历年考情分析

  从考题难易程度的分布上来看,近几年教师公招招考试题中容易的题大约占50%,中等难度的题大约占30%,难题大约占20%。当然,容易的题、中等难度的题和难题都是相对而言的,容易的题和中等难度的题主要指以曾经学习过或者辅导教材中直接出现的知识点为基础编写的题,如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等;而难题则是指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灵活运用的题,如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等,其中大部分考试内容往往涉及行马克思哲学、特色理论、公民道德、法律基础、应用文写作等知识的灵活应用,属于难题。答好这类题有一定难度,但能够把考生的综合能力考查出来,而不仅仅考查考生的“记忆”功夫。

  从考题内容比例上来看(以分值计算),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经济学约占考试内容的35%,法律知识(主要是法律基础和宪法)大约占15%,公文写作与处理约占10%,其他人文科技、日常百科等知识约占10%,教师公招管理、市(省)情约占30%。由于各地考试范围不尽相同,考查侧重点也略有不同,所以考查比例有少许差别。从题型来看,近年各地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出现过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公文改错题、公文实务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作文题等。简答题与论述题已越来越少见,案例分析题与综合分析题越来越常见,其表现形式有主观题和客观题。

  2.考试趋势预测

  (1)考查内容不会有大的变化。公共基础知识这一考试科目的测查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公共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考查范围广泛,才能够真正从答卷上看出考生的知识结构和素养。所以,这一科目将继续保持涉及知识面广这一特点,在内容上变化不大。值得注意的是政治,有些地市州考点国际国内形势方面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同时要留意新出台的政治色彩很强的新法律。

  (2)考试题量可能稍微增大。现在的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开始表现出题量大这一特点。对于覆盖知识面广,题目难度不大的试题来说,增大题量是可以理解的,增多的这一部分题,估计会以法律知识为主,适当涉及科技、常识方面。

  (3)出题方式趋向于客观化。客观题具有出题范围拓宽、考查方式灵活的特点,同时也便于采用机器阅卷。因此,公文写作与处理部分,公文实务题逐渐代替了公文改错题;论述题几乎绝迹;案例分析题和综合分析题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客观形式,宜宾市的公招在2008开始就已经全部是选择题了。

  综合各地教师公招考试情况来看,公共基础知识这一科目越来越将成为教师公招招考的必考内容,因此,对各地的考生来说,了解这一科目的考试情况,把握它的发展趋势是非常有必要的。

  1  [2]  [3]  [4]  [5]  [下一页]

为您推荐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