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复习资料 > 学习资料 > 经济师 > 中级经济基础 > 2012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考点: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4种理论

2012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考点: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4种理论

2012-10-19  来自于:课评集

  中级经济基础考点: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4种理论

  1. 绝对优势理论

  ①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

  ②观点: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③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2. 比较优势理论

  ①大卫李嘉图

  ②观点: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③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即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3.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①赫克歇尔和俄林

  ②观点:要素禀赋,在这里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③这一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④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⑤基础:(1.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2.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4.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①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

  ②观点: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

  该理论认为: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③克鲁格曼认为,工业产品是类似的,但不是同质的,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生产企业的规模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规模效益。各国利用规模经济来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如果每个国家只生产几类产品,那么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就会比生产所有产品时的规模更大,才能实现国际分工的规模效益,在只生产有限种类产品的同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产品的流动,保证各国不牺牲消费的多样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