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金融专业辅导: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内容
1、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认为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
(1)一定时期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是交换媒介,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流通界对货币的需要量首先决定于该时期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的多少。待售商品数量多,则价格总额大,货币需要量也多,反之则少。所以在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条件下,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需求量成正比。(2)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次数。单位货币每充当一次商品交易媒介就实现一次价格总额,完成一次流通。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不变时,货币的次数越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就越少,反之货币需要量越多;货币的客观需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例]一定时期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货币流通速度5次,则货币需要量为1000/5=200亿。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到10次,则货币需要减少到1000/10=100亿。
2、执行流通与支付手段的流通中货币量
流通中货币除了发挥流通手段功能之外,还要发挥支付手段功能。货币支付手段主要用于:一是商品的赊销,当时不需要货币量;二是到期应偿付的债务,本期需要货币;三是有商品交易形成的债权、债务相互冲销,需要货币量。
一定时期内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要量=(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 到期应支付的总额-相互抵消的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
[例]假设流通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1000亿,赊销商品总额20亿,到期应付总额30亿,相互冲销总额50亿,原货币流通速度5次不变,货币需要量为:
(1000-20 30-50)/5=208亿
3、流通中全部的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我们本书中各处都是假定金是货币商品。所以马克思阐述是货币流通规律是足值金属货币规律。
在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下,实际流通的都是纸制银行券,而不是金币,所以马克思货币流通理论讲的实际上就是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流通规律。
流通中的全部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
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银行券流通总量
银行券的发行量严格控制在足值金属本位币需要量范围之内。但银行券又受其自身特殊规律所支配:银行券的发行量一旦超过足值金属本位币客观需要量,单位银行券就会贬值,物价上涨。
[例]流通中货币需要量1000亿,发行银行券2000亿,则单位银行券只能代表其所规定的含金量半进行流通,即:
单位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1000/2000=1/2
【例】2008(2005)单选
56.马克思揭示的货币必要量规律,是以(B)为基础的。
A.价值规律
B.劳动价值论
C.现金余额学说
D.货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