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复习资料 > 辅导资料 > 经济师 > 中级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 > 经济师中级金融专业辅导资料: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指标

经济师中级金融专业辅导资料: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指标

2013-7-26  来自于:课评集

  中级金融专业辅导: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指标

  (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含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又称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中间变量等,它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操作目标)和货币政策目标变量(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指标。货币政策目标一经确定,中央银行必须选择相应的中介变量,编制具体贯彻货币政策的指标体系,以便具体的政策操作和检查政策的实施效果。货币政策是实现一定目标的货币供给,其直接作用对象必然是决定货币供给的主要变量。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宏观金融调控措旎来操纵货币供给,改变中央银行能够施以直接影响的中介变量值,进而指导和影响社会经济活动,保证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得以实现。从操纵货币供给到影响中介目标的过程则是中央银行调控宏观金融的操作过程。因此,就货币政策的基本环节而言,工具变量、中介变量和目标变量的设置及相互间的关系,是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决策的基本内容。

  (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设置的必要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以下三种功能:

  第一,测度功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一个长期目标,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有一个较长的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必须设置短期的、数量化的金融变量来测定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和效果,预计最终目标的实现程度。

  第二,传导功能。事实上,货币当局本身并不能直接控制和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只能直接操作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最终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间,需要一个承前启后的中介或桥梁来传导。

  第三,缓冲功能。中介目标的设置是实现货币政策间接调控的基本条件之一。它能使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一个缓冲过程,货币当局可根据反映出来的信息,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力度,避免经济的急剧波动。

  (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标准。理想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必须具有内生性,即必须是反映货币均衡状况或均衡水平的内生变量;必须具有传递的直接性,即它的构成或变动,直接对宏观经济的主要变量,如经济增长率、物价总水平等发生作用;必须具有可控性,即货币当局通过调控工具,能够对其作量的控制或调整;必须具有可测性,即它必须是可计量的因素,并且在金融部门的有关统计资料中,其数量能够及时反映出来。除内生性为货币政策中介变量的内涵要求外,一般将其概括为: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

  第一,可测性。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所选择的座位中间目标的金融变量的变动情况能够被迅速、准确地观测。或者说,中央银行能够迅速收集到反映这些金融变量变动情况的准确数据资料,并据以进行有关定量分析。显然,如果某一金融变量的变动情况无法被观测,那么,把它作为中间目标就没有意义。

  第二,可控性。可控性是指作为中间目标的金融变量能够被中央银行所控制。也就是说,中央银行能够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这些金融变量,并能有效控制其变动。

  第三,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中间目标的变动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要求中介目标与适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和希望实现的最终目标之间有密切的、稳定的合同及数量上的关系,使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相互作用明显,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对中介目标的调节和控制实现其最终目标。

  根据上述标准确定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常有两类:一类是总量目标,如货币供应量等;另一类是利率指标,如长期利率等。

  2.货币政策可供选择的中介目标

  通常而言,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体系一般包括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这些中介目标对货币政策工具反应的先后和作用于最终目标的过程各不完全相同,中央银行对它们的控制力度也不一样。

  (1)利率。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因为中央银行能够直接影响利率的变动,而利率的变动又能直接、迅速地对经济产生影响,利率资料也容易获取。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主要是指中长期利率,这是凯恩斯学派所极力推崇的,20世纪70年代以前被多数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采纳。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理由是:一是可控性强。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再贴现率,或者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政策调节市场利率。二是中央银行在任何时候都能观察到市场利率的水平及结构,可以随时进行分析和调整。三是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强。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中长期利率对投资有着显着的影响,对不动产及机器设备的投资尤其如此,因此利率与收入水平直接相关。

  凯恩斯学派主张将充分就业作为最终目标,为了达到充分就业,认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应该是利率而不是货币供应量。他们认为:在利率很低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即使很大,也会被公众吸收、贮藏,成为休闲货币,掉入流动性陷阱,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微不足道。因此,在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下,美国等西方国家过去的传统都是以市场利率为主要的中间目标的。

  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利率具有复杂性、易变性、利率调整的时滞性,特别是真实利率所具有不易测量的性质,这些都使得利率难以成为理想的中间目标。此外,利率兼具经济变量、政策变量特性。作为经济变量,利率变动与经济周期顺循环,即经济景气时,利率趋于上升,经济不景气时,利率趋于下降;作为政策变量,利率变动应与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方向一致,即当社会总需求过高时提高利率,社会总需求不足时降低利率。但是,对中央银行来说,判断利率的变动性质就有了问题。换言之,中央银行难以知道当前的利率变动是利率作为经济变量的变动,还是作为政策变量的变动。或者在多大程度上是作为经济变量的变动,这是很难判断的。而这也就决定了中央银行难以知道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总之,以利率作为中间目标,中央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因为其政策效果与非政策效果混淆难辨,或者是在政策尚未奏效时即误以为调控成功,或者是难以确定政策是否有效。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