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针对考生问得较多的一道例题的解答:
关于教材P120[例12102042-8]的几点解释问题:
教材P120页,[例12102042-8]某建筑业企业2007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1700万元,该公司2007年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自2008年1月1日起适用税率改为25 %,预计在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为零。此题解答看不明白,望详细解答。
答:(1)2007年度当期应交所得税为:
应纳税所得额=17000000 1200000-4500000 1800000 300000-〔9000000×150%-(9000000-6000000)〕-400000 500000=5400000(元)
应交所得税=5400000×33%=1782000(元)
〔9000000×150%-(9000000-6000000)〕这个式为什么要这样写?
它与教材说的:应纳所得税额=会计利润 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利润表但计税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 -计入利润表的费用与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抵扣的费用金额之间的差额……不符合?这个公式与例题的解答怎么会不吻合,这个公式到底有没有用?
另外,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而本题中为什么将“当年度发生新技术研究开发支出900万元”作为存货,并且,该存货的计税基础930万元又是怎么得来?
回答:
1. 2007年度当期应交所得税为:
应纳税所得额=17000000 1200000-4500000 1800000 300000-〔9000000×150%-(9000000-6000000)〕-400000 500000=5400000(元)
上式中的各项数据是根据[例12102042-8]中题干及“2007年会计处理与税收差异的7种情况” 来安排的,该计算式与教材P119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并不矛盾。
2. 〔9000000×150%-(9000000-6000000)〕
这部分数据对应于例题中的差异情况5(当年发生新技术研究开发支出900万元……)
对于无形资产的计税,企业会计准则有相应的规定:对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规定内部研究开发活动区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对于研究开发费用的税收扣除,税法在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计算每期摊销费。
3. 表1Z102042中的存货(账面价值9000000)并不是例题中的(当年度发生新技术研究开发支出900万)!表中的存货数据是作为已知条件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