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与得出结论阶段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注意观察现象变化,记录有效的实验证据,进行解释现象并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1)验证维生素C能减缓了苹果切面变色的速度
结论:维生素C也能减缓苹果切面变色的速度。
(2)验证维生素C的还原性
结论:①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②可用I2-淀粉溶液检验维生素C.
(3)检验果汁(有的学生用西红柿果汁)中维生素C的存在
结论:西红柿中含有维生素C.
5 表达、交流、反思与评价阶段
[教师活动]让学生将个人的感受和结论在课堂上交流、反思和评价,要求在课后独立完成实验探究报告,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写成日记或小论文,为出版学习板报提供材料。
[学生活动]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中将个人的感受和结论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得出了结论:①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②很多水果和蔬菜都含有维生素C;③可用I2-淀粉试液检验维生素C.
这样,学生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亲身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牢固地掌握了维生素C的性质及其检验的知识。实践证明,在课堂中进行科学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实现。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1)由于每节课都对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明确目标要求,课堂学习的时间又有限,因而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在问题、假设、证据、解释、评价和交流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有高度的探究性。如对问题的提出,如果探究的问题完全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当然很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等到学生能够自己提出探究问题之后才能组织后续的探究活动。由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也是使科学探究能顺利进行的有效方法。
(2)探究问题的选择应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入手,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储备进行选材,将问题要控制在一个点或一个面上,以便于学生在课内实现探究目标。对于教材中没有探究价值的实验,就没有必要改为探究实验,而应尽可能让学生做分组实验,或让学生代表到讲台上在教师指导下去完成实验操作,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操作机会,消除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心理障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对待学生的假设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当发现其假设不符合教师意图时,既不要轻易将探究问题改为验证目标,也不要置之不理。而应在充分尊重其假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假设展开讨论,对观点交叉的假设进行概括与整理,避免出现重复验证和盲目验证,从而减少猜想的偏差。
(4)要引导学生养成书写实验设计方案的习惯,确保探究目标和步骤的条理性,必要时还可以在保证实现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把探究目标分解成难易适当的小目标,先分步设计再整体组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实验设计的成功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