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导则与标准学习资料: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中基本图件
(一)掌握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中基本图件和推荐图件的组成(新增内容)(导则内容)
1.一般原则:(1)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是指以图形、图像的形式对生态影响评价有关空间内容的描述、表达或定量分析。是生态影响评价报告的必要组成内容,是评价的主要依据和成果的重要表示形式,是指导生态保护措施设计的重要依据。(2)生态影响评价工作中表达地理空间信息的地图,应遵循有效、实用、规范的原则,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和成图范围以及所表达的主题内容选择适当的成图精度和图件构成,充分反映出评价项目、生态因子构成、空间分布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空间作用关系、途径或规模。
2.图件构成:基本图件和推荐图件。基本图件是指根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不同,各级生态影响评价工作需提供的必要图件。当评价项目涉及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必须提供能反映生态敏感特征的专题图(如保护物种空间分布图),当开展生态监测工作时必须提供相应的生态监测点位图。推荐图件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图形图像形式表达的、有助于阐明生态影响评价结果的选作图件。
表B.1 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构成要求
(二)熟悉生态影响评价成图比例规范与要求(新增内容)(导则内容)
制图与成图精度要求:(1)生态影响评价制图的工作精度一般不低于工程可研制图精度,成图精度应满足生态影响判别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2)生态影响评价成图应能准确、清晰地反映评价主题内容,成图比例不应低于表B.2 中的规范要求(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除外)。当成图范围过大时,可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分幅成图;当涉及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时,应分幅单独成图,以提高成图精度。
表B.2 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成图比例规范要求
(三)掌握生态机理分析法(新增内容)(导则内容)
1.生态机理分析法是根据CP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依照生态学原理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
2.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生态保护基本原则,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中应注意问题:
(1)层次性。生态系统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四个层次,不同层次的特点不同,项目应将项目影响的特点和生态系统的层次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评价的层次和相应的内容。
(2)结构—过程—功能整体性。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功能三者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生态过程的连续性是生态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的核心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3)区域性。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不局限于与项目建设有直接联系的区域,还包括和项目建设有间接影响和相关联的区域。
(4)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生物多样性保护应以“预防为主”,减少人为干扰,尤其是生物多样性高的地区和重要生境。
(5)特殊性。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必须注意稀有的景观、资源、珍稀物种等保护,同时注意区域间的差异,同一资源或物种在不同区域的重要性不同。
3.工作步骤:①调查环境背景现状和搜集工程组成和建设等有关资料;②调查植物和动物分布,动物栖息地和迁徙路线;③根据调查结果分别对植物或动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描述其分布特点、结构特征和演化等级;④识别有无珍稀濒危物种及重要经济、历史、景观和科研价值的物种;⑤监测项目建成后该地区动物、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⑥根据项目建成后的环境(水、气、土和生命组分)变化,对照无开发项目条件下动物、植物或生态系统演替趋势,预测项目对动物和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影响,并预测生态系统演替方向。评价中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生物模拟试验(如环境条件—生物习性模拟试验、生物毒理学试验、实地种植或放养试验等)或数学模拟(如种群增长模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