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复习资料 > 学习资料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学习资料:平均浓度值保证率法(二)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学习资料:平均浓度值保证率法(二)

2013-7-18  来自于:课评集

  熟悉卫生防护距离的估算方法

  确定卫生防护距离通常采用国家规定和无组织排放量计算法。无组织排放量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公式如下:

  式中:cm——标准浓度限值,mg/m3;

  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所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r5(s/π)0.5;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中查取,见下表。

  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1.

  级差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时,级差为50m,超过100米,但小于1000米时,级差为100米,超过1000米以上时,级差为200米。

  熟悉水污染物在地表水中的输移、转化、扩散的主要过程

  概述:水中污染物迁移与转化主要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

  (1) 物理过程(作用)

  只对水中污染物的存在位置变化产生作用,而不对其性质变化产生作用。其主要过程(作用)包括:移流(推流、对流)、扩散(包括紊动扩散和离散等)、沉降或再悬浮,以上过程(及作用)常称稀释混合。

  (2) 化学过程(作用)

  主要是水中污染物经过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作用),其污染物的性质发生变化(如:有机变无机、高分子变低分子、溶解物生成难溶物等)。其主要过程(作用)包括:氧化或还原、分解或化合、溶解或再析出、酸碱中和、混凝及吸附等。

  (3)生物过程(作用)

  水中污染物在水中生物(主要是水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其性质或存在位置(状态)发生变化。其主要过程就是水生物对水中污染物的利用过程。主要原因是水中生物将某种(些)污染物作为自己的食物及营养(能量)的来源,它们消耗利用了水中的这种(些)污染物,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

  预测补充知识:河流中污染物的对流/扩散和混合

  1.对流(也称移流、推流等)

  主要是说水中污染物受到水流运动作用,随水体流动一同迁移的情况。

  2. 扩散(包括离散、弥散等)

  主要是说水中污染物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迁移。它包括分子态扩散、水流紊动扩散和水流不均匀的离散等。

  3. 混合(也称稀释混合)

  主要是说水中污染物分布由不均匀到均匀的过程(作用)。从排污口至水质均匀混合前的水域,称为混合区。排污口排放的污染物其影响水域的边界(即受排放污水影响水域与没有受到排放污水影响水域相接的边界线)称为污染带(河流、湖库)或污染锋面(海洋)。

  由于一般河流的河宽远大于水深,因此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垂向(沿水深方向)容易混合均匀,且水体流动(流速)对污染物的迁移作用要大于扩散。因此,如要进行污染带(或超标水域)预测时,常采用二维模式,在实用水质模型公式中,纵向(沿水流方向)主要考虑对流作用,横向(沿河宽方向)仅考虑扩散作用,垂向一般认为水质分布均匀。

  掌握预测水质因子的筛选方法

  根据工程分析、评价等级、当地的环保要求筛选和确定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拟预测的水质因子,拟预测水质因子的数目应既说明问题又不过多。对河流,可以按下式将水质因子排序后从中选取预测水质因子。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辅导资料